直播间的抽奖活动已经很普遍了,然而,对于这些奖品是否遵守了法律规范,鲜有人细致探讨。在余杭区,市场监管部门处理的一起案件,让众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。
直播抽奖案件概况
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在接到相关线索后,对一家专门卖二手奢侈品的店进行了检查。这家店主要卖的是二手珠宝、手表、箱包等高档物品。在去年11月14日至12月5日期间,他们进行了28次直播销售,还将眼镜作为抽奖奖品放入了福袋。然而,这家公司并没有提供价格宣传的依据,只是标注眼镜的参考价是1999元,这可能会让消费者产生误解。在这次活动中,一共送出了50副眼镜,但具体非法所得的金额目前还无法确定。
这家公司的行为让人感到疑惑,仿佛在愚弄消费者。顾客看到那高昂的标价,自然会期待得到特别的奖品,以为那会是高品质的奢华眼镜。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,这难道不是一种误导吗?
参考价标注的误导性
这家二手奢侈品店的标价不够稳定,顾客可能会误以为这些眼镜是高价位的奢侈品。不少顾客参与直播抽奖,主要是被那些诱人的奖品吸引。若商家随意提高价格,顾客可能会做出不当的选择。再者,二手商品定价本身就复杂,这种没有依据的标价打乱了市场的价格体系。
原本心中充满期待,以为能获得价值近两千元的贵重眼镜,然而现实中的价值却远低于预期。失望之情难以用言语形容。这样的结果不仅让消费者心情沉重,而且严重损害了直播购物的信誉。
价格欺诈的法律定性
当事人的行为触犯了《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》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》的相关条款,构成了价格欺诈。他们未提供价格依据,却标出高价,误导消费者以为是在抽奖。此类行为严重违反了规定。它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,还扰乱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。
法律的根本宗旨在于维护市场秩序,并保护消费者利益。商家若不遵循此规定,便是对法律的违反。若此类行为广泛存在,消费者又如何能继续信任直播间举办的抽奖活动?
价格标注的法规要求
依照规定,商品或服务若标示参考价、划线价等,需出示价格声明的凭证,并详尽列出对比价格的各项要素。《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》指出,在对比商品或服务价格时,标注的对比价格信息必须真实无误。销售时,应尽量避免使用“原价”一词,因为它在法律层面有特定含义。这些规定的制定,是为了避免商家随意定价,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得真实准确的价格信息。
法律明确了市场活动的规范,商家必须严格遵循,唯有如此,消费者才能安心消费。若商家都像那家公司那样随意定价格,市场秩序怎能不陷入混乱?
口头宣传的合规要点
直播主要依赖口述交流,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法律规范。商家不能误以为仅凭口头宣传就能逃脱责任。实际上,口头宣传也是一种营销手段,同样需要受到法律的规范。以某公司为例,即便在直播中只是简单提及眼镜的参考价,若误导了消费者,也是不被允许的。
商家可能以为口头说说没人注意,但消费者的眼光很尖,什么都能看穿。要是违规的事情被曝光了,商家肯定要受到处罚。因此,商家不能存有侥幸心理。
处罚规定与影响
根据《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》,该公司涉嫌的价格欺诈行为需受到相应处罚。若未从中获利,可能需缴纳5万至50万元的罚款。此处罚意在警示商家遵守价格法规,不得发布误导性广告以吸引顾客。此外,此案例亦提醒其他直播商家,在举办抽奖等活动中,务必确保价格标注的合法性。
商家必须仔细核算这笔账,一旦违规,面临严厉的处罚,实在是不划算。诚信经营是赢得顾客信任和市场认可的关键,这一点非常明确。
观看直播时,你是否遇到过价格信息不精确的情况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感受。同时,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,帮助更多人认识到直播抽奖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