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炼时,许多人会遭遇恐惧干扰,这成了进步的阻碍。只要明白核心要义,换个角度思考,就能克服这个难题。
恐怖情绪是修行障碍
修行过程中,恐惧感是许多人遇到的挑战。有些人念诵咒语时会觉得害怕,这说明修行尚未克服这个难关。这种感受像一道屏障,挡住了修行者的道路,使修行难以深入。要获得修行的提升,先解决恐惧感这个难题。
与大悲咒相应
念诵大悲咒时心生恐惧,表示还没与之产生感应。要想念好大悲咒,发起慈悲之心,对世间万物没有敌意,怜悯所有生命。一旦感到害怕,就要仔细寻找恐惧的根源。好比在日常生活中,若怀着怨恨念咒,自然难以与咒文的慈悲能量相投。
恐惧源于执着“我”
人的恐惧心理,起因于过分看重自我意识。担心别人损害这个自我,是所有惊慌的起头。与自己有过的人前来打扰念诵,是因为过去曾经亏欠过他们。这些人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承受痛苦,在念诵时来制造麻烦。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,应当怀着内疚和同情去应对。可以回想一下那些曾经被自己伤害过的弱小生命,它们现在的苦难都是自己造成的。
以忏悔悲心相待
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之后,就算面对令人恐惧的景象,也不会感到惊惧,反而会油然而生悔过和怜悯之情。这好比遇到过去自己伤害过的人陷入困境,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,然后想办法去援助他们。修行的人应当立志去拯救这些陷入苦难的众生,运用自身的修行成果来帮助他们走出痛苦的深渊。
体会心无挂碍
《心经》中有言“没有牵绊所以没有恐惧,远离错误想法,最终达到解脱”,点明了消除恐惧的方法。只要心里存在只顾自己的想法,就会有牵绊,就难以摆脱恐惧。心胸开阔些,一切行为都为了众生,修行是为了众生,持咒也是为了众生,一心去帮助世间所有受苦的人,慢慢就能不再执着于自我。
放下我执远离恐怖
当个体与大众融为一体,一心致力于服务他人时,便能摆脱对自我的执着。内心不再有牵绊,惊惧感便会自行消退。举例来说,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过分关注个人得失,就很容易陷入恐慌状态;而一旦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他人身上,惊惧感便会烟消云散。
不妨琢磨一下,当生活中碰上惊悚情境,我们能否依照修行理念,带着怜悯之情和悔过之意去应对?希望大家多多支持、转发,一块儿研究修行的精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