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RP系统工单管理:深入解析领料流程与物料管理策略

你知道吗?在工单管理的领料环节,其中包含了很多知识。稍有不慎,就可能对生产和物料控制产生不良影响。下面,我会详细为大家解释一番。

领料业务场景

图片[1]-ERP系统工单管理:深入解析领料流程与物料管理策略-东山笔记

生产环节中,领料和发放物料的情况很普遍。生产部门需要领取物料以进行生产,而仓库则承担着发放物料的职责。在众多制造企业中,几乎每天都有多个工单需要处理领料事宜。正因为如此,企业资源计划(ERP)系统中便形成了相应的物料发放流程。此外,领发物料的过程中,还会产生补充物料、超额领取、退回物料等相关的业务情况。

发料方式分类

发料主要有两种形式:一种是事前领取,另一种是事后领取。有些ERP系统把它们称作“推式”和“拉式”领料。事前领取是利用ERP系统进行成套发料,例如,某汽车零部件厂会根据工单提前安排好成套发料。事后领取则是先将物料分配到车间线边仓,等到产品完成入库后,再从指定库位扣除库存。这种做法在许多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中很常见。

工单齐料套数表

输入工单信息后,系统能展示齐料套数明细。在这份明细中,能直观地看到工单的齐料数量。比如,在一家服装厂,输入制作衬衫的工单,就能看到对应的齐料数量。若要查询特定工单,也能得知其是否已发放材料,若未发放,表格中会直接标明。

工单成套发料

图片[2]-ERP系统工单管理:深入解析领料流程与物料管理策略-东山笔记

输入订单编号后,系统会自动在“预计套数”处设定为可发货的数量,同时用户也可以自行调整,但必须确保工单中不缺少材料。以机械制造企业为例,输入订单编号后,即可设定预计发货的数量。发货的展示方式有多种,比如“材料编号汇总”和“发货退货明细”等,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合并还是分开显示。若一张订单需要分多次发货,且第一次没有发完,那么在ERP系统中,第二次发货就属于“订单欠料补货”的业务。

欠料相关业务

收货单与工单欠料明细表相匹配,便于查阅欠料详情,从而能迅速了解物料状况。若工单出现欠料,可依据现有资源进行补料。补料结束后,还需打印发料单,这一步骤对确保发料准确和记录至关重要。需特别提醒的是,常有人忽略二次补料,ERP系统亦允许在材料未全部领取的情况下完成入库,这可能导致成品入库而账目未结清,从而影响物料控制判断。

超领与退料情况

若在制造过程中出现材料损耗,便需补充材料。若生产部门没有任何超领单,那么很可能是因为材料被挪用或者BOM损耗设置得过高。系统对超领环节设置了多个控制点,因为超领可能涉及不同层级的自制件。当工单已发放材料,但需要取消生产或减少数量时,必须遵循成套退料流程。否则,可能会出现系统显示无材料账目,而实际上材料却存放在车间线边仓的情况。因此,生产计划需特别关注每张工单的领料、退料和超领情况。

在工单管理的物料领取阶段,你是否遇到过一些难题?若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,不妨点个赞并转发一下!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