伪原创揭秘:如何识别和防范文章、视频被二次加工的风险

在互联网内容创作的领域,存在一种备受争议的现象,那就是所谓的伪原创。这种内容徘徊在侵权界限附近,似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,既有吸引力也有不少争议。

原创的定义

图片[1]-伪原创揭秘:如何识别和防范文章、视频被二次加工的风险-东山笔记

在数字创作领域,我们得先弄明白伪原创究竟是什么。概括来说,它就是通过改动现成的原创内容,制作出看似全新的作品。比如,有些作者费尽心思创作出的文章,伪原创者可能只需稍加改动就能完成。以网络小说为例,原作者费心设计故事和角色,而伪原创者只需更改主角名字,稍作情节调整,便声称是自己的创作。这种做法在需要快速产出内容的情况下尤为普遍。如今,网络平台众多,它们需要大量内容填充,这就为伪原创提供了生长的土壤。

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伪原创的定义,可以发现它其实也是一种抄袭的变形。与直接照搬的抄袭者不同,伪原创者在抄袭时多少会进行一些加工。以视频制作为例,一个完全原创的视频从创意构思到拍摄,再到后期制作,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步骤。而伪原创者只需找到合适的视频素材,稍作剪辑,加上滤镜,调整顺序,就能制作出一个看似全新的视频。这样的做法,是否也可以被视为利用了规则的漏洞?

伪原创的常见类型

提及伪原创的种类,文章往往是人们最先想到的。在纸媒盛行时期,便有部分人窃取他人文章段落,稍作语句顺序的变动,便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。进入互联网时代,这类伪原创文章更是遍地开花。那些长期关注文学创作论坛的人士会发现,不少小网站充斥着这类文章。一些作者倾注心血的佳作,在部分网站上却成了面目全非的伪作。

2018年,某视频网站被揭露有众多视频伪原创行为。制作纪录片时,他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实地拍摄,但那些伪原创者却只是下载现有视频,稍作修改,如更换音乐和配音,便声称是新作。这其中牵涉到版权保护的问题,但由于视频数量庞大,监控起来十分困难。

伪原创在各领域的表现

教程界里,伪原创现象同样不容忽视。随着在线教育市场的火热,许多人试图分得一杯羹。比如编程教程,那些专家耗时编写、录制的教程,伪原创者只需删减几个案例,或者添加一些网络上的常见内容,便以自己的名义发布。不少在线教育平台用户常会遇到内容雷同的类似课程。

图片[2]-伪原创揭秘:如何识别和防范文章、视频被二次加工的风险-东山笔记

培训界中的虚假原创现象相当复杂。有些人把成功学课程当作生意来做,甚至可能他们自己并无多少真本事。以2019年为例,有位培训师在网上看到外国团队管理课程,回国后稍作改动便用个人说法向企业推销,收取高额培训费。这种伪原创行为实际上成了欺骗公众谋取私利的手段。

人被伪原创的现象

令人感到意外的是,连人也会遭遇模仿。网络红人群体就曾遭遇过这样的困境。一些小有名气的博主,拥有自己独特的人设。那些伪原创者可能会模仿他们的言谈举止,模仿他们的拍照风格和内容,甚至模仿他们的外貌形象。比如在某个网红聚集的社交平台上,有网红凭借古风妆容和幽默古风故事而知名,就有其他人完全复制她的风格和表演方式,以至于新的观众难以分辨真伪,原始网红辛苦塑造的风格被轻易复制。此外,一些作家的笔名也被伪原创者占用,让读者感到困惑。

伪原创背后的利益链

实际上,伪原创背后隐藏着一条利益链条。网络平台普遍追求流量,流量意味着收入。不少小网站或自媒体因无力产出大量优质原创内容,便转向伪原创以充实内容。部分伪原创团队则批量制作伪原创内容,再转售给这些有需要的平台或账号。以极低成本创作,换取流量和广告收益。以娱乐新闻为例,制作一条伪原创新闻可能只需几分钟查找素材,但一旦吸引公众关注,带来的流量收益便十分丰厚。

平台在追求内容多和活跃度的同时,或许会在某种程度上容忍伪原创现象。据2020年的数据,一些中型平台上约30%的内容涉嫌或为伪原创。这对那些辛勤创作原创内容的作者来说显得很不公正,因为原创内容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而伪原创不仅抢走了流量,还分走了商业收益。

应对伪原创的建议

创作者需警惕伪原创的泛滥,首要任务是确保自身权益。若为文章作者,作品完成后立即进行版权注册至关重要。以知名网络作家为例,他们通常在作品完成一定阶段便与版权机构携手保护个人权利。视频制作者则可在作品中加入特定标记或进行加密处理。许多专业影视公司在作品发布前会加入特有的数字水印。同时,相关部门需增强对伪原创的打击力度。2021年,我国强化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,处理了多起伪原创侵权事件,但监管工作仍需深入且持续。网络平台亦需强化审查机制,以遏制伪原创内容的滋生。

网络世界里,你是否遭遇过伪原创内容?若有过,不妨在评论区讲述你的故事。若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,不妨点个赞,也欢迎转发分享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分享